学员心得

回首来路漫漫,矢志不改初心

发布时间:2023年06月12日 部门/单位:雅安夹金山分院

七一前夕,我们有幸来到夹金山开展红色教育。遥望那皑皑白雪、巍巍群山,心里感慨万千、脑中浮想联翩。夹金山是神秘的山、恶劣的山、凶险的山,正所谓“鸟儿飞不过,凡人不可攀”,然而88年前由于中国工农红军的翻越,夹金山成为了一座神圣的山、英雄的山、壮烈的山,这正是“雪山低头迎远客,草毯泥毡扎营盘”。夹金山是我们党史军史上永恒的丰碑。


通过两天的学习体验,我们二组有二问”与“二思”,和大家共同分享。


今天,当我们面对这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、追忆那向死而生的英雄壮举、缅怀那苦难辉煌的红军事迹,不免发出重重的叩问:



第一问:为什么他们是那样的年轻?



年轻或许意味着激情,但绝不必然等同于坚定。当时的红军将领平均年龄不过25岁。正如金一南将军在《苦难辉煌》中所写:“那是一个年纪轻轻就干大事、年纪轻轻就丢性命的时代。无一人老态龙钟、无一人德高望重。无一人切磋长寿、研究保养。需要热血的时代,便只能是年轻人的时代。”然而,他们不是活不下去、不是过得不好、不是没有选择,他们有的家境殷实、有的飘洋归来、有的学养深厚,但他们都在青春的当口选择了无畏的革命,选择了伟大的死而不是平庸的生,选择了慷慨从之而不是忍辱赴之,选择了为了民众的利益而抛头颅洒热血而不是“躲进小楼成一统、管他春夏与秋冬”,这是为什么?



第二问:为什么他们是那样的坚定?



坚定意味着执着,但只会在大浪淘沙后更为纯粹。中国革命不是没有波折、没有失败、没有迷茫和彷徨,这其中有的人走着走着就走散了,但更多的人是在穿越生死后依然执着、在备受委屈时依然虔诚、在遭遇挫折后依然奋起。正如小平同志后来用了三个字来形容他的长征:跟着走!我想,这三个字看似简单,实则重若千钧。一个“跟”字,明确了方向,是跟着正确路线走、跟着领导集体走、跟着理想信念走;一个“走”字,坚定了信念,是终于走出了困境、走出了失败、走向了胜利。那个时代,无论革命处于波峰波谷、顺境逆境、潮起潮落,他们都矢志不渝听党话、坚定不移跟党走,这是为什么?


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,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。我们党走过波澜壮阔的一百年,有危难之际的绝处逢生,有挫折之后的毅然奋起,有失误之后的拨乱反正,有磨难面前的百折不挠,这是为什么?带着两个问题,我们在三天的学习中去寻找答案。



第一答:因为他们想精神的多、想自己的少。



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,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。英雄是什么?先锋是什么?就是平凡人拥有一颗不平凡的心。毛泽东同志曾指出:“从古以来,中国没有一个集团,像共产党一样,不惜牺牲一切,牺牲多少人,干这样的大事。”我想,每个时代总会有一群高尚的人,他们站在时代的前列引领民族前进的方向,这就是精神的伟力!



第二答:因为他们想未来的多、想本来的少。



当年红军约54%的战士都不满24岁,美国记者埃德加·斯诺后来写道:“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、始终如一的希望、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,像一把烈焰,贯穿着这一切。”诚然,这世界绝大多数人是因为看见而相信,只有少数人因为相信而看见。因为他们相信,相信方志敏笔下的“到那时,中国的面貌将会被我们改造一新;到那时,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;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”。他们心中有一个光明的未来,进而义无反顾勇往直前!


如今,我们昂首走进新时代,享受着先辈们为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,我们的企业也面临转型发展的挑战,而这些挑战,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奋斗,就像刚才我们共同翻越的那段红军曾经走过的山,开始的时候会感觉到困难,而当走过这段路之后,就能体会到山高人为峰的快乐。雄关漫道真如铁,而今迈步从头越,新征程,新起点,让我们携手同行,为建设世界一流综合能源销售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!